候选人详情

黄世锋:凌晨三点“提灯人”

候选人
44721 票

庚子年春,一场疫情让千家万户都“按兵不动”, 长沙市望城区金山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黄世锋,却如同旋转陀螺一般不停歇,不知疲倦。

“爬,爬不动也要坚持!”

2020年2月3日凌晨一点多,黄世锋的睡眠并不安稳。从1月23日开始部署、落实疫情防控任务,他就没回过家,在单位的办公室将就着打个盹,身心一直处于戒备状态,随时一声号令,火速驰援。

“叮铃铃”,一阵尖锐的手机铃声响起,打破了沉寂的夜。

“辖区内有确诊病例!”电话那头的声音,让他睡意全无。面临复杂情况,黄世锋当即进行了周密的工作部署。

凌晨三点,黄世锋带领单位消毒人员对确诊病例所在小区公共场所进行紧急消毒。冷雨夜里,厚重的防护装备从头武装到脚,15公斤重的消毒液喷雾装置,90分钟的全面消毒让人累到虚脱。

从公共道路到地下停车场,再到电梯间和应急楼梯楼道口,穿着防护服的白衣战士们,不放过一个死角,用忠诚和汗水,守护着这个漫长的夜晚。


(凌晨三点,扛着15公斤重的喷雾装置挑灯夜战)


暂时告一段落之后,新的困难来了,确诊病例所在的楼栋,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把电梯停了,我们爬上去!”黄世锋立马做出决定,这群防护镜里全是雾气、看不清楼梯,只能靠一路摸索的硬汉们,最终征服了这栋11层高的楼,完成了整栋楼38人的逐一摸排和核查。

“难,再难也要解决问题!”

疫情突发,在应对措施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黄世锋工作思路十分清晰:明确诊疗方案,组织人员培训;成立以袁金鹏为首的专家组和以李珍为首的防控组,专家组负责治疗,防控组负责摸排,各司其职的同时紧密配合,后,成立以临床医生、护士、公卫医生、乡村医生、信息员5人为骨干的防疫工作团队8个,每组安排固定工作人员至少4人,信息员1人,机动队员1人,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纰漏;第四,后勤保障、物资保障由专人负责。

面临物资紧缺情况,黄世锋一刻也没有停歇。1月25日,他打听到朋友在星沙的工厂库房还有一批一次性橡胶手套、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84消毒液等,立即垫付了资金,辗转将这批物资搬回了医院。1月31日,辖区出现了确诊病例,疫区消毒面积大,消毒频率高,酒精储备严重不足,黄世锋四处打探酒精采购渠道,了解到开福区一工厂生产酒精,但货源紧张需抢购,他白天忙完手头上的工作,马不停蹄赶往酒精工厂排队,清瘦的身影在寒风中一站就是一晚上,坚定的信念一刻也没有动摇,最终抢购到了200L酒精。

“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有一个两岁的女儿,一个九岁的儿子,”黄世锋的眼眸里充满了愧疚,“我已经有二十多天没回家了,长时间高负荷运转,但也好,就这样熬过来了。”

37岁的黄世锋不仅自己始终坚守在一线,还时刻为每一位身边人加油鼓励,他坚信,病毒并不可怕,只要有战胜的勇气,怀抱共同的希望并努力践行,这个春天将充满生机。

“好,但还不是‘歇气’的时候!”

2月14日,黄世锋接到金山桥社区通知,一名病人自诉有胸闷、气促、咳嗽、发热等症状,他马上通知团队值守人员一同上门,对这位患者进行相应咨询、初步检查,并转运至定点医院。

凌晨3点,待患者在医院做完仔细检查,确定暂排除新冠肺炎后,他和同事又将病人转回,并告知社区工作人员诊断情况。

翌日早上8点,黄世锋仍然按时在卫生服务中心召开职工和村医生参加的晨会,传达前一天的区政府关于新冠肺炎防控最新的“四早”防控措施工作方案,并根据要求,重新调整了工作思路,对人员进行了再次分配,确保后下一段工作更加顺利有序地开展。

居民们都说,不知疲倦的黄世锋,就是凌晨三点的“提灯人”——这盏灯,是希望,是光明,是温暖;这盏灯的背后,是责任,是艰辛,更是担当。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