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荐人: 董志平

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做好传帮带,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创新,努力把自己锤炼为钢筋“工匠”。

  董志平,男,中共党员,汉族,1972年10月出生,湖南省沙坪建设有限公司钢筋工,宁乡县大屯营乡河西村人,2006年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钢筋工)大赛,荣获湖南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2011年应邀到中南海和温家宝总理面对面交流。

  33年来,他用匠心磨练过硬技术,突破创新,成为国家级技术尖兵;用匠心铸造品质建筑,带队连摘13个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用匠心带出全国、省、市各级劳动模范及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这是他交出的时代答卷,映照着他炽热的党员初心。

  一、业精于勤 用工匠精神锤炼钢筋技艺

  1990年,因家贫寒,董志平高中毕业后就告别家乡,跟着哥哥来到沙坪建设公司做钢筋工。岗位虽然平凡,但他并不甘于平凡,渴望在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业界的精英能手。

  钢筋工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为了把业务技能锤炼得炉火纯清,他沉下心来学技术。在烈日暴晒的中午放弃休息,独自蹲在工地上研究各类钢筋规格属性;下班后工友们打牌消遣,他在宿舍练钢筋绑扎技术;晚上熄灯休息后,他钻进被窝,打着手电筒学习国标图纸,工友们都称他为“钢筋狂人”。

  有志者事竟成,董志平理论知识突飞猛进,一字不差地背诵出40多页的国家标准,图纸图形稔熟于心,数据公式信手捏来,成了“国标通”。

  董志平的实践操作技能也日渐精湛,下料、制作、绑扎、焊接,样样拿手。他不满足,他认为,钢筋工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质量,最重要的是精准。

  为实现“零误差”,董志平日复一日练习,不断挑战自我,力求把误差做到更小、构件做到更牢固。出自他手的钢筋构件尺寸精准,绑扎焊接到位,外型美观,细节完美,件件都是“免检产品”。在某项目工程中,他带领钢筋班负责的1万多吨钢筋构件全部实现零误差,刷新了公司记录。

  2006年,技术过硬的董志平被公司推荐参加建筑职业技能比赛。他过关斩将,先后在区、市、省三级比赛中全获一等奖,并在全国建筑职业技能比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成为钢筋工领域的大国工匠。

  二、守正创新 用非凡品质实现争效争优

  在竖向钢筋制作过程中,董志平敏锐的发现,如果按照当时的规范和标准,两根钢筋的叠加会造成扎丝过短,不仅钢筋损耗量偏高,稳固性差、美观度也都不如人意。

  为解决这个难题,他着手对传统的钢筋制作方式进行改良,向实践求真知。描绘图纸、手工计算、制作实践......凭借着自己的学习热情和不懈努力,反复尝试,不厌其烦。1995年,他创新发明了既安全又增效的“两层交错布置”钢筋制作法,既避免了两根钢筋绑扎导致的安全性不够,又在保障安全强度的前提下减少了钢筋使用量。实践证明,“两层交错布置”制作法可以将钢筋损耗量维持在1%以下,远低于国家标准的3%。

  “两层交错布置”钢筋制作法发明后,沙坪建筑公司立即在全国各项目中推广,28年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达到1792万多元。

  1996年,董志平被提拔为钢筋班班长。随后,带领钢筋班和其他班协作,向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发起冲击。

  钢筋结构是混凝土建筑的基础,除了考验工人的技术,更加考验着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在工地上,董志平既是最友善的工友,也是最严苛的老师,事关质量问题,他绝不放过,质量不过关的钢筋构件,绝不用。闲暇之余,他经常给工友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告诫大家“建一幢房子,钢筋工是关键。钢筋工程没做好,房子质量就难保,为了老百姓的利益,我们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2008年,长沙市某项目首获“鲁班奖”。

  三、用心践行工匠精神,让小技术创造大价值

  在荣誉面前,董志平更觉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和工作重要。在实践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管负责多大项目,都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确保钢筋施工质量。他先后在重点工程中担任钢筋班长,带领钢筋班制作的八千吨钢筋没有出现一点误差,创造了公司新纪录。他负责施工的所有项目中,钢筋的损耗量都在1%以下,成为公司实现精细化建造的尖兵,其中不少工程还荣获国家建设最高荣誉奖项“鲁班奖”,省建设工程芙蓉奖和省优质工程奖。在实践中,他还总结出了“看清图纸、明确标准、分清程序、细心操作、及时检查、杜绝事故”的六条操作原则。

  四、初心引领  传道受业助青年成才

  功成名就后,董志平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始终记得荣获劳模后,温家宝总理对自己提出的殷切期待,立志要把更多农民工带成技术能手,实现脱贫致富。不仅坚持自我提升,还“传道授业”,采取现场教学方式,边操作示范,边做施工质量检查,指导和督促落实质量保障措施。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农民工,与他们交心谈心,引导他们认清大好形势,明白提高素质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努力学专业技术。采用“一带一”“二帮一”等方法为企业培训了钢筋工上千人,输送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在各个项目。在自己公司承建的项目中,节约出来的钢筋材料成本达2000万元以上。如今他的一个创新技术被公司所采用,每一个月最少节约7万多元以上成本。他培养了一批会识图,会绑扎,会技术的“三会”一线工人。在他的带领下,公司14人荣获“长沙工匠”和1名市级劳模。湖南省2022年职业技能(钢筋工)大赛举行,他负责长沙市参赛选手的技术指导,两个多月的强化训练他奔跑于长宁两地,每天5:30下班后在食堂随意吃了点就匆忙开车一个多小时跑到选手工地,一呆就是3个小时以上,返回工地已经是凌晨了。帮助他们识图下料,制作,绑扎三道工序的实践操作,绑了又拆,拆了再绑,反反复复训练,鼓励他们定要抓住机会,力争赛中夺冠。12月6日在水电八局如期举行,他亲自送选手参赛,鼓励他们轻松上阵。通过努力,最终两个团队4人全员都荣获二等奖,为长沙代表队挣得荣誉,如今4人又荣获2023年长沙工匠。

  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技能和文化”。2018年12月,第六届全国建筑业职业职工技能“砌筑工”大赛拉开序幕,长沙市住建局组织的“砌筑工”大赛培训开班,开班仪式上他做了典型发言,详细介绍了自己从农村到城市,从“三无”到全国劳模、技术能手的脱变,特别是参加全国建筑业职业技能“钢筋工”大赛,从公司参赛到层层考核选拔,到参加全国比赛,再到现在的诸多荣誉,娓娓道来,让参赛选手更加有信心,全身心的投入的培训和竞赛中了。孟德良和周科明是来自宁乡的两位选手,当时两人就和董志平相互加了联系方式,在培训过程中每天保持联系,每过两天董志平就跑到训练现场和他们交流,让他们放下包袱,轻松上阵,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分别获得了优异成绩,1人荣获全国劳模,1人荣获省劳模。在他们的带领下又培养了一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2012年,董志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随后,在他的倡导下,沙坪建筑公司开办了农民工学校,成立了劳模工作室。通过这两个平台,他将自己的知识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为三千多位农民工兄弟传道受业解惑。农民工谭某特意从湘潭赶到长沙,拜董志平为师。他见谭家庭困难,当即收他为徒。手把手把谭某带成了钢筋班的业务精英,又推荐他独立担任项目钢筋班长,在他的引导下,谭某家庭条件大为改善,实现了盖屋买车的梦想。

  和谭某一样,刘某等人在董志平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挑起了钢筋工操作的“大梁”,并在全国建筑职业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

  如今的董志平,在工作之余积极走出去,以《小岗位上的大舞台》为主题宣讲,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传播爱岗敬业的精神种子。在聆听董志平的宣讲后,竞相在岗位上向董志平学习,不断锤炼专业技能。今年又荣获长沙市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活动优秀师徒对子。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