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荐人: 汪昭

 我时刻秉持着一颗爱岗敬业和恪尽职守的心,把自己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热爱转化为工作中的无穷的动力,自参加工作以来,荣获各级荣誉60余项,参与了公司50余项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提出优秀合理化建议80余项。

 汪昭,男,199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技师,工程师,株洲市首批高层次人才,湖南省青年讲师团讲师,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汪昭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年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曾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技术能手、湖南向上向善好青年、南方工匠、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南方青年人才成长奖等荣誉称号。

作为新中国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湖南省株洲市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辆微型汽车、第一家现代化硬质合金厂……株洲诞生了中国工业史上近300个第一。一家家在共和国工业发展史留下印迹的知名企业,造就了株洲过去的辉煌。

 “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伢子,生长在制造名城株洲。我的祖辈、父辈也都为工业制造奉献终生。耳濡目染下,我也进入了制造行业,而我身边大多数也是‘制三代’。”说起自己,汪昭总是为自己“制三代”的身份而感到自豪。对于自己所在的行业,汪昭有个生动的比喻:“1949年开国大典,周总理说,‘飞机不够,我们就飞两遍’现在,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了,我所在的行业,正是做这些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

 多年前,汪爸爸问过小汪昭一个问题:“长大了之后你想干什么呀?”年幼的汪昭思考了一下,用稚嫩的声音坚定地回答:“您跟爷爷都是造火车的,那我要造飞机!”小时候的一句玩笑话,后来变成了汪昭的目标,成为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一、热爱、坚守、探索,这是汪昭自评的三个“关键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人会选择用娱乐综艺或是电视剧来“下饭”,而汪昭的“下饭菜”往往是行业顶尖专家的讲座视频、最新的先进加工方法图解或是创新项目介绍文章,“成功不仅需要智力,勤奋很重要,热爱也很重要”。

 创新之路并非一片坦途,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汪昭说,从首次开启课题攻关创新项目至今,已五年有余,他很庆幸能够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一如既往地坚守。耐得住攻克难关的煎熬,才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喜悦。

 “探索未知领域,才是这个世界最迷人的地方。”当探索到感兴趣的未知领域时,汪昭感觉到体内的血液都沸腾起来。寻觅未来,离不开探索,这样恣意而热烈的汪昭让人羡慕又敬佩。

二、灵光乍现,亦厚积薄发

 拼速度、抢节点,这是汪昭的工作常态。有一次,单位给汪昭的班组安排了一批特急件,匆忙之中,汪昭发现原来使用的专用夹具已经严重磨损到无法使用,只能临时送修,而修理周期需要两个星期。

 “完了!”汪昭心想,特急零件无法加工,发动机无法按时交付,飞机也就无法上天!这意味着公司数千人这段时间的努力都白费了正当大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汪昭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当下向班长立下了“军令状”:“这个问题交给我,保证零件按时交付!”

 同事们都好奇汪昭会怎么解决这个“大难题”。只见汪昭拿起班组现有的废料做了一个临时的夹具,随后重新制定了工艺路线,用一种新型的加工方法加工零件。最后,汪昭所在的班组不仅顺利地交付了零件,还将这道工序的加工时间由2小时缩短到30分钟,让原来不足70%的合格率提升到了95%以上。这次工艺技术改进,不仅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也被公司评为“年度优秀合理化建议”。

 大家看到的,或许只是汪昭的“灵光乍现”。其实,这也是汪昭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结果。

 “我那时突然想到,以前比赛的时候遇到过这种情况。”初入职场的汪昭报名参加了公司举行的职工技能运动会,与那些有着丰富加工经验的老师傅们同台较量。那段时间,汪昭几乎利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来筹备此次竞赛。中午利用午休时间自学画图编程软件,晚上下班后利用公司的空闲设备进行实操训练,睡觉前再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就这样,汪昭持续了整整三个月,最终在技能比武中一举夺魁。后来,汪昭作为公司的种子选手,代表公司参加各级技能竞赛,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收获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对于接踵而至的荣誉,汪昭反而看得很平淡。在他看来,“荣誉”只有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干出优质高效的精品,才是真正的荣誉。

 “要做好这个行业的工作,就要坚持‘精益求精、务实创新、质量至上’三条铁律。”汪昭说,航空发动机是“高”“精”“尖”航空产品,每一台航空发动机是否达到100分的标准,都直接影响到飞行员宝贵的生命。想要做好航空发动机,就必须秉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去完成每一个零部件。“航空发动机的质量警戒线,绝对容不得任何人触碰。”

 在不断的创新中,汪昭参与了公司50余项技术革新和工艺改进,提出优秀合理化建议80余项,优化数控程序1000多个,自制夹具20余种,拥有发明专利2项,发表专业期刊论文5篇。

三、打造人才“聚能环”

 高质量发展因科技而兴,因人才而立。作为汪昭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汪昭带出了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激情、敢于创新的队伍。

 2022年底,正当公司奋力冲刺、决战决胜年度科研生产任务的关键时刻,疫情的乌云陡然出现。在接到株洲市限制跨区流动通知的当晚,22名工作室成员应声而起,住进厂区,成为第一批居厂办公人员。背上行囊,入住厂房。大家不谈条件、不计风险,以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迎接挑战,只为目前正在全力突击的研制任务。

 作为公司的技能专家,大家平时都叫他“汪专家”。“但是汪‘专’家的‘专’是砖块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同事调侃道。因为可以熟练操作多种数控加工系统与各种复杂的多轴加工设备,公司有任何需要突击的任务,汪昭都会义无反顾地顶上。同事们在工作中遇到棘手的瓶颈问题时,第一时间也会想到“汪专家”,汪昭总是会为同事们带来一场“及时雨”。

 作为汪昭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衔人,汪昭带领团队成员们不断持续创新,每年都会为公司节约生产成本上百万,为公司打造出一个人才“聚能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航发人必将牢记‘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光荣使命,务实创新,担当奉献,以‘拼’的精神、‘进’的态势、‘快’的速度,奋力跑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加速度,努力为铸造强劲‘中国心’而不懈奋斗!”

 从普通技工成长到技能专家,从产业工人锤炼成劳模工匠,汪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严细精实、刻苦钻研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恪尽职守、无悔担当的奋斗精神,彰显了劳模、工匠的责任与担当。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说的“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