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选人:范江涛
湖南中观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物事迹

山还在那里 生命只有一次


范江涛,男,汉族,大学本科文化,群众,1984年5月出生,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居民,2008年10月参加工作,2021年通过长沙市紧缺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当前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街道四季花城社区工作,任湖南中观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省登山运动协会高山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南省登山运动协会副主席、湖南省登山队领队,现年39岁。在2023年5月18日晚冲顶珠穆朗玛峰途中,于海拔8450米处发现一名遇险湖南山友,选择放弃登顶,冒着生命危险实施了长达5小时的营救。

打破“8000米以上无救援”惯例

2023年5月18日,100多位登山者在C4营地聚集,等待珠峰冲顶时刻的到来。湖南省登山队的领队范江涛与自己的夏尔巴向导冲击珠峰峰顶途中,晚8点20左右,当两人攀登至珠峰8450米处时,范江涛发现了被锁在路绳上的刘女士一人。刘女士身穿红色连体羽绒服缩成一团,卧躺在路绳的右侧,羽绒裤撕开了一条大口子,一只手没有手套,另一只手上的手套已被冻住,额前的头发覆盖着冰霜,随时进入失温状态。

登珠峰的人都知道,“8000米以上无救援”是惯例,这个高度是“死亡区”,空气极为稀薄、气温极低,人会因为低温和缺氧而疲惫、恍惚,自顾不暇,按照惯例范江涛可以坦然地从她身边路过。此时,身边的夏尔巴向导在不断催促他往上继续。在声声催促声中,范江涛向上走了20米,停在一块石板上,此刻他知道了自己的答案,全然不顾夏尔巴向导的反对,他毅然折返回去救人。

范江涛从背包里掏出自己的羽绒手套,给刘女士戴上,然后把自己的氧气瓶换给她,并用手抠掉面罩和管子里的冰。他掰开刘女士的嘴,强行塞进一颗奶糖,然后灌进热水。与此同时,他的夏尔巴向导给刘女士做“心肺复苏”,不断地搓揉手、脚和胸口,让身体的血液恢复流动。缓了一会儿之后,刘女士尝试站起来,但站不直,经过多次尝试,耗费半小时才能勉强行动。“在那样陡峭的大雪坡上,我和我的夏尔巴没法搬着她走。我也背不动她,稍微一滑坠,两个人100%都没了。所以只要她能站直,就能分散掉她自身很大的重量。我们架着她走,才能完成救援。”

在高海拔地区,走每一步路都很费力,更别提还带着一个人。范江涛与自己的夏尔巴向导架着刘女士向下走了100多米,一路折腾下来,范江涛和夏尔巴向导体力已经耗尽。此时刘女士却再次昏迷,两人已无法再让她站起来,只能下去找救援,在将她固定在一根旧的路绳上,确保她的安全后,范江涛给出了自己的承诺:“我下去叫人来帮忙了,你在这休息,给你挂好路绳了,你是安全的。”

接力救援,坚持到底绝不放弃

这时已是晚上10点左右,范江涛往下走寻找救援,大概向下走了二三十米,遇见了湖南省登山队队友谢如祥。这时的范江涛紧绷的神经一下松开,顿时哭出来,向其讲述了刚才在上面发生的事情。谢如祥得知此事后,同意救人,两人和各自的夏尔巴向导共同往上走。在找到刘女士后,范江涛和两名夏尔巴向导,三人合力往下搬刘女士。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晚上12点,一行人才回到C4营地。范江涛把刘女士送进湖南省队的帐篷,把自己的睡袋给她,担心她的脚被冻坏,又往里捂了一个热水瓶,然后折返回去接队友谢如祥。此次冲击珠峰,范江涛一共携带4瓶氧气,夏尔巴用1瓶,他自己用3瓶,每一瓶氧气都是仔细计算和安排如何使用的。备用氧气给了刘女士,从C3营地(海拔7300米)往下撤时,范江涛只能无氧下撤。

回馈社会,是我的责任

300多米,这是当时梦想能够到的距离,对一个已经爬到珠峰8450米处的登山者来说,放弃“近在咫尺”的登顶并不容易。登顶珠峰不仅是神圣理想,也是“烧钱”之举,放弃登顶,意味着几十万付诸流水,以及梦想的落空。在救助者被碰瓷之类的新闻不断吸引大众眼球的当下,范江涛的英勇行为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他毅然选择了舍己救人的行为,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力量。

不过对于范江涛来说,就算再给他多几次抉择的机会,他还是会选择救人而不是梦想的登顶,这与他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紧密相关。范江涛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助学助教,每年都会向需要帮助的学校、学生提供帮扶资金和学习支持,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多次为公益事业贡献爱心,之前在郑州7.20水灾更是冲在救灾现场第一线。回馈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早已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我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些经历,也愿意告诉更多人,中国人是乐意救人的,中国人也愿意救人。”事后范江涛这样分享他的感悟。

如今范江涛珠峰救人的故事,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网等众多媒体广泛报道,在社会上持续传递着影响,不断感化他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也将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继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