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内容详情
点赞

陈立新:做一名好校长是我一生的向往

  9月9日,在第三十八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常德市举行隆重庆典,迎接这个属于教师的传统节日,庆典上,人们翘首以待的第五届“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获奖名单揭晓,桃源二中校长陈立新跻身榜单,成为这一崇高荣誉的获得者。

  在桃源,甚至在常德,陈立新颇为教育人熟悉——他36年的职业生涯中,有26年担任校长,从桃源县太平铺中学到盘塘中学,从桃源四中到进修学校,再从桃源九中到桃源二中,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人生的精彩——先后获得桃源县人民政府嘉奖10次,被常德市人民政府记大功2次。

  “做一名好校长是我一生的向往”,这是陈立新内心的信念,多年来,他坚守这样的教育理想,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追求。

图片 1.png

  治校:以人为本

  “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为常德市教育系统最高奖项,奖金高达10万元,获奖后的陈立新直接将这笔奖金转到了学校的账上。这是他对学校,对教育的一份深情回报。

  2021年8月,桃源三中、四中、八中合并,陈立新以资历深厚、能力出众等优势,被委以重任,担任合并后的桃源二中校长。从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到筹建二中,从合并完毕到正式开学,前后不到半年,他来不及有更多的思考。但以人为本,让管理人性化,却是他的第一选择。在他看来,“只有以师生为中心,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学校才会有温度,师生才会有温暖,才会凝聚人心。”

图片 2.png

  在这所新组建的学校,尽管办学经费紧张,但陈立新还是将提升师生的幸福感放在了第一位。校区改造前,设施设备破旧老化,“近40°高温的大热天,没个空调,学生怎么舒心学习?”酷暑天,他顶着艳阳多方奔走,争取建设资金,为每间教室、每间寝室都安装上了空调。“教工食堂清汤寡水,教师的精气神从哪里来?”他精打细算,盘活经费,改善伙食,让教师在这儿能吃上舒心、可口的饭菜,于教师而言,每餐虽只少付了三五元,但内心的“被照顾感”,却甜蜜又充实。学生的生活用水不方便,陈立新又找人想办法,对学校的水、电、管、气等设备进行全面维修改造,为每栋宿舍楼通上热水,现在,学生再也不用为接一桶热水而“风里来,雨里去”,劳神费力了。

  这份深沉的爱,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构建起师生生活的新秩序。

  “以人为本,不仅是照顾人的体肤,更要关注人的情绪、心理。”陈立新带领教师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先是摘掉“有色眼镜”。2013年,陈立新访学美国。美国普通社区学校里,学生自信、真诚的笑脸,让他不禁想念起家乡那群些低着头、不敢正眼看老师的孩子。

  “他们也应该拥有向日葵般灿烂的笑颜。”陈立新心里这样想,回到学校便不再在班级中划重点班、平行班,他要让孩子们在平等的氛围里,感到被尊重,找回自信、找回快乐。再是集体“持证上岗”。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早在2016年,陈立新担任桃源四中校长时,就带领教职工共同参加了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一行20余人,全部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桃源四中也由此成为桃源县第一个全体管理人员均拥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证的学校。这在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全面普及的今天,也并不多见。

图片 3.png

  如何做到的?陈立新的回答,寻常,却坚定,“真正看重并科学规划‘人’的成长与发展,教育者必须果断作为”。

  人文治理,需有向度。全面改革绩效体系,绩效考核向教学一线倾斜,向团队倾斜,向高三年级、班主任、“两考”突出贡献人员倾斜,陈立新说,不能让真正为学校殚精竭虑的教职员工,付出了精力,还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均衡配置领导职务。在学校中层骨干职务的设置上,陈立新合理安排各校教师所占比例,避免不公平,不让教师产生“一碗水端不平”的抱怨。

  值得一提的是,他推出的一系列人性化的职称评比改革措施也可圈可点。

  原来,教师想晋升高级、副高级等职称,需具备农村任教经历,而现实情况却是,一些教师忙于教学事务,根本就分身乏术。为此,陈立新主动找相关部门申请、协调,人性化处理这一规定,让积极前往农村学校指导、讲座、兼职的教师也能顺利迈过这一条件“门槛”。

  背后的爱,却也无向度。他感化被投诉的教师。高一年级教师张平(化名),因一次言行不慎,引发家长不满。陈立新主动和张平谈心,发现张平原生家庭环境特殊,存在情感选择障碍,于是,从化解张平的家庭矛盾做起,帮助张平正确施用教育方法,对学生一视同仁。

  他接纳被辞退的学生。刘安平(化名)因沉迷网游被原就读学校退学,正处于人生低谷期,父亲患癌、家庭贫困,世界仿佛被一团乌云笼罩。陈立新将他接回了当时任职的桃源四中,不仅为他免除一切学杂费,还时常关心他的身心健康。在他的帮扶下,曾经的街头少年抓住了改变命运的机遇,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三中、四中、八中三所学校中,唯一考分超过600高分的学子。

  这样的帮扶,36年从教路上,陈立新数不清做了多少次。温暖的是,有好几个曾经被帮扶的孩子,毕业时,因他的这份温暖,又义无反顾地回到母校任教。“陈校长曾给予我那么多温暖,我很感激,我要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陈立新曾经的学生、如今的同事黎泽华眼里泛着泪光。

图片 4.png

  立校:质量为先

  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亦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追求‘可持续’的教育质量。”陈立新很坚定。

  师资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硬实力”。两年来,为了建立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陈立新探索着一种成熟的培养模式——

  首先是“青蓝工程”。学校教师平均年龄44岁,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38%。青年教师肯吃苦、愿吃亏,强烈追求进步,却缺乏专业引领。于是,陈立新为每位新进青年教师配备了两名师傅,一名教研师傅,一名管理师傅,全方位引领青年教师尽快从行业小白成长为学科骨干。

  接着是“见贤思齐”。省内四大名校、桃源一中、石门一中等,都有鲜活的课堂建设经验,陈立新搭建平台,高频次地为教师提供走出去“看一看”“学一学”的机会,激励教师在向名校取经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二中发展的最优路径。

  此外,评比考核、教学比武视导等举措,也加速着青年教师的成长。在内生驱能和外培赋能相结合的路子上,陈立新期待着一支学习型、专业型、创新型、智慧型教师队伍的出现。

图片 5.png

  有好老师,还得有好课堂。于是,课堂质量也成为陈立新着力的重点。

  在他看来,教师就像课堂上的导演,而学生便是身处其中的演员。要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与教师同频共振,就必须引导学生做到三个“动”:口动、手动、脑动。如此,课堂“催眠曲”才能变成“进行曲”,“满堂灌”才能升级为“满堂转”。

  陈立新在桃源二中铺开了课堂教学理念改革,打造智慧高效课堂,实施课堂提质增效工程。“三段六环节”(三段:课前预习、课堂实施、课后反馈;六环节:明标导向—激趣导学—探究导研—交流导练—检测导用—小结导成)教学模式在各班落地。具体实施过程中,他严把“质量关”,重视提高教师“教”的能力,要求教师注重启迪思维,在重点处加以强调,在难点处抛砖引玉,让学生增强乐学的情趣,提高学习的信心。

  在他担任校长的一些学校,各项成绩见证了这一模式带来的成效——

  桃源四中,一所原来管理分散、发展缓慢的学校,竟然可以两次在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验收中获优秀等次,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三年,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稳居常德市市级示范学校榜首;

  桃源九中,2021年高考中,二本以上升学人数突破600人大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而现在,在桃源二中,“智慧课堂”的打造还不足两年,但已显现出不俗成绩。

  新的赛道上,他一直在为质量提升而奔跑,他说,这只是第一步,未来,他将带领全体教职工,向着更高目标、更高质量一路前行。

图片 6.png

  :特色为要

  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最需要怎样的高中教育?

  陈立新常在思索,也反复确立了这样一种思路:教育这样的学生,必须要有强大的定力,不能急功近利,硬拼成绩。

  走常规升学路径,学校大部分孩子都会被“拦”在大学校门之外,而体育、艺术培训,一定程度上,就是这些孩子们升学的“敲门砖”。因此,在传统音体美专业的基础上,学校协调增加了体育舞蹈、书法、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等特长生项目,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新校园,描绘多彩的育人画卷。

  “走特长生升学路,学生的经济负担不轻吧?”记者问。因为,桃源二中的孩子们大多家境普通,有的甚至贫困。

  为此,陈立新琢磨出这样一套免费的、师生双向捆绑的培养模式——

  文化课教师和体艺课教师捆绑,双方基于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艺训练两不误的目标,协调安排上课时间,并捆绑式评价对方工作;

  教师和学生捆绑,教师需要和学生签订一包三年协议书,让学生有固定、稳定的培训教师,以便培训工作的高效开展;

  培训和考核捆绑,精选权威培训机构,严格开展目标考核,并实行优胜劣汰,让校外考核倒逼教师提升培训质量。

图片 7.png

  除组建专业团队对体艺特长生进行靶向训练外,陈立新还特意在食堂开设了体育专窗,并组织心理教师对其进行专项辅导,多方面为专业特长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值得注意的是,特长≠特色。”陈立新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指向价值观的培养,而非某项专业技能的提升。优化学生的个性,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特色教育才算抓住了精髓。

  在桃源九中,陈立新传承学校篮球特色文化,以篮球运动的群众性铺开,掀起校园篮球特色建设的新高潮。现在,桃源九中有全校普及的篮球特色课程,每周一节,常态化强健学生体魄;有完善的校内竞赛体系,每班每学期不少于10场比赛,每名学生都平等拥有上场比赛的机会;有丰富的篮球宣发平台,如篮球小记者站、校园广播站的“篮球之声”栏目、校园文学期刊《九中文学》的“篮球之星”栏目等;有多彩的篮球主题文娱活动,如篮球摄影大赛、篮球征文大赛等。随着篮球活动的全面推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也迎来了生机。

  回首教育路,陈立新有许多高光时刻,但最令他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这样一幕——

  九年前,桂花纷落的金秋时节,他赴美访学归来,沉静的校园蓦地欢腾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探出头,像招呼老朋友一般,兴奋地振臂高呼:“我们的校长回来啦!”“我们又可以开心地和校长在一起啦!”

  学生单纯而热忱的笑脸,让陈立新心里甜了很久,而教育带给他的温暖和快乐,会让他记得更久,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