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内容详情
点赞

许小平:劳动育人,铺展幸福生活图景

  学校只有从课程体系角度规范构建劳动教育落实的途径,才可以促使劳动教育规范化、序列化、日常化。劳动教育的实施首先要从课程层面加以落实,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将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细化落实到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夯实国家课程,培养基本的劳动技能

  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技术教育,注重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明确不同学段的培养目标,重视劳技课的教学,保质保量地开好上好劳技课程。

  七年级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劳动课程的兴趣;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动材料的意识;在动手动脑中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开设的课程有“美丽的衍纸艺术”“贺卡设计”“指尖艺术——刺绣”等。

  八年级加深课程难度,拓宽课程广度,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勇于开拓创新,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设的课程有“爱上串珠”“三视图”“纸质桥梁模型竞赛”等。

  劳动技术课堂中,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掌握了基本劳动技能,提升了专注度,培养了耐心细心的品质,还了解了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魅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美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

  二、活化德育课程,培植正确的劳动观念

  我校将劳动教育与德育课程深度融合,以常规管理为主要手段,以国旗下讲话和主题班会为宣传窗口,以社会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

  (一)常规活动

  学校每届学生刚一入校,就会收到一本老师们精心编写的《学生必读》,这是一本集校园人文、学生管理、评优奖励、素质拓展、学校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指南手册,其中不少篇幅是关于学生文明卫生习惯、劳动教育方面的。学校以极其细化的要求和严格的检评标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提升其主人翁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

  (二)主题活动

  新时代对德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创新德育方式,开展了有意义的主题活动。比如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垃圾分类”,积极科学地参与“垃圾分类”,我们开展了“学习垃圾分类,共建环保长沙”的主题活动。学生到长沙市垃圾处理场参观学习,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如何分类之后,又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了各种手工作品。他们将不容易降解的生活垃圾进行废物利用,如将废旧轮胎改造成收纳座椅;将喝完的啤酒瓶做成一套“七彩八音瓶”;利用废纸箱创作了机器人“克林”( clean),每打开一个垃圾桶的门,相应的灯就会亮起来,提示大家垃圾要分类。有学生说道:“机器人‘克林’寄托着我们对地球的希望,希望通过它的指导,大家克服垃圾分类的闲难,造就一片森林。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的博才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从兴趣上引导,在生活中实践;从科学上启发,在游戏中寻找,德育活动中的劳动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让学生认识到了劳动创新的重要意义。

  (三)社会实践活动

  我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传统特色项目是寒暑假的“六个一”活动,倡议学生参与劳动一直是这个项目的基调。比如:为长辈洗一次脚,每天至少做一次家务,陪父母上一天班,到银行存一次压岁钱,参加一次垃圾分类志愿活动……从家务劳动到职场体验,从生活劳动到服务劳动,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用劳动打通教育与生活,在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于生活的重要意义。开展“学军、学农、学工和课外社会实践”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高中的优良传统。在学农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插秧、拔草、收割、抓鱼等农业劳动,学习基本农业劳动技能;利用劳动空余时间,记录下学农的点点滴滴,锻炼自主管理能力提升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开展农村调研活动,深入了解现代农村发展现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谋划策。

  三、创新校本课程,培育优良的劳动品质

  为全面增强学生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学校开设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选修课。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目前开设的劳动教育类选修课有:科技制作、美味烘焙、陶艺、城市木艺、青青茶艺、插花、生物探秘、视觉包装、校园小农夫、魔术物理等。课程实施遵循“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课程的选择和开设上突出了三大特点: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要求,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自主选课,每一次劳技课对他们来说都是动手动脑出成果的快乐时光。比如“校园小农夫”课程让孩子们回归大自然,回归田园,体验种植作物过程的艰辛与乐趣,既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又激发了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和兴趣;不仅提高了劳动技能,也对其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我们重视将各学科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开展特色学科活动。比如生物课作业“我为家长做正餐”和生物特色活动“发酵食品品鉴会”,生物学知识指导科学膳食,学生在做正餐的劳动体验中深化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化学学科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开展课外兴趣活动等方式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劳动教育相融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如研究燃烧与灭火的条件时,让学生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设计一个简单的灭火器;倡议“我为家里洗洗碗”,对照使用洗涤剂和纯碱,体验洗涤剂的乳化功能、纯碱的化学变化去油污功能,学会对比分析去污原理……

  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将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常规的教学活动之中,用知识指导劳动,用劳动实践知识,提升的不仅仅是劳动技能,更是集审美、思维、创新、情感态度等于一体的综合素养,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的新型劳动者。

  夯实国家课程、活化德育课程、创新校本课程,让劳动元素渗透在我校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培植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获得劳动体验,习得劳动技能,享受和珍惜劳动果实,培养劳动品质,为学生奠定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作者/许小平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校长)

  (2020年7月20日发表于《湖南教育》总第10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