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华 1843票

“壶瓶飞瀑布,洞口落桃花”。在通往壶瓶山镇的公路上,石门县馨香园茶叶专业合作社即石门县阳光扶贫基地,就建立在离壶瓶山镇不到10公里的地方。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和基地创始人王爱华不仅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一位肢体残疾人。五年来,她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致富不忘周边残疾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42名贫困残疾人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谱写了一曲扶残助残的动人凯歌。

厄运,让她历经磨难

回忆过往,王爱华悲从心来。3岁的时候,因为父母不在家,她没有逃脱厄运的羁绊,因为绊倒在火坑里,她的左手被严重烧伤,落下了残疾。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生活似乎也不再宠爱她,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懂事的她,因为父母年迈,身体不好,辍学在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从打草喂猪到种茶贩卖,从田间地头到高山老林,都留下了她羸弱的影子。就是这样劳累,生活依然难以为继,野菜充饥是家常便饭。然而,痛苦的经历也给了她生活的启迪。与命抗争,扎根她幼小的心灵,改变命运是她人生的梦想。所以,小的时候,她不仅跟着当地人学起了种茶和采茶,而且还干起了贩卖茶叶的生意,只是,有时候,为了卖个好价钱,经常要跑好远的路,拖到湖北境内去卖,精明的她,为了防止湖北人欺生,又学会了湖北方言与他们交流,只是,心中留下了许多无奈和幽怨。“要是自己有个茶厂该有多好啊!我们就不用跑那么远的路销售茶叶了”,她经常这样感叹。梦想悄悄从心底滋生,创业从这里起步。

创业,让梦想起航

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王爱华就是这样一个有心的人,她不会墨守成规,甘于一辈子做一个种茶人。她家里有一百多亩茶园,贩子每年至少从她的茶园赚取差价好几万,她心里十分的明白。只是那个时候,没有条件,留下许多无奈。当时的环境,别说建一个茶厂,就是做个茶叶贩子都担风险。现在想想,还得感谢支持他的丈夫和亲友,特别是周边残疾人社员,如果没有当初他们的鼎力支持,也许,她就走不到今天。然而,办厂不是纸上谈兵,王爱华清楚的知道。资金、加工、销售对于她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特别是资金,曾经一度让她到了崩溃的边缘。手头积攒的3万元,对于办厂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为了筹措建厂经费,她找遍了亲戚,跑遍了朋友,该借的都借了,该拿的也都拿了,还差一大截资金缺口没有着落,用房屋抵押贷款,银行工作人员看了她陈旧不堪的房屋,摇了摇头,走了。眼看着做茶的季节又要到了,王爱华急火攻心,病倒了,一连几天,她不吃不喝,躺着床上,寻思着残疾人创业怎么就这么难,就在她想要放弃的时候,残疾人向某找到了她,将他家中仅有的5000元存款取现,交到了她的手里,语重心长的对她说:“丫头,俺只有这么多,你先拿着干正事吧,以后有了,就还我,我相信你能行”。一句暖心的话,让王爱华感动不已,泪流满面。她没有理由放弃啊!她自己这样想,病好的第二天,她一狠心找人以2分的高息贷了20万元,购置了制茶机等一批新设备,开始了她的创业之旅。起初,茶叶加工量不是很大,销售渠道也算稳定,后来因为成立了合作社,茶叶的销售量成倍增长,茶叶销售就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爱华没少东奔西跑,长沙、益阳、甚至上海她都去过,市场竞争太过激烈,使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有点窒息。无谓的竞争只会消耗内力,必须调整加工产品,提升内生品质,才是唯一的出路,她把自己的想法和几位相好的专家说了,得到了专家的呼应和肯定,并且异口同声的道出了“黑茶”两个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位专家的引荐下,安华的一位黑茶老板亲自登门,茶看了她的基地,对她的基地和加工产品非常满意,当即就与她签订了30万斤的黑茶半成品供应合同。如今,安华老板每年需求量都在不断递增,她的合作社也越办越火,王爱华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供销大户,澧水边上的黑茶明珠。

感恩,让茶农受惠

俗话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残疾人生活的不易只有残疾人自己更懂,作为回报和感恩,合作社51名社员中有42名都是残疾人。合作社规定,残疾人有资金投入的,按利润分红;没有资金投入的,可以以茶园入股,凡是茶鲜叶卖给基地的,价格高于同行市场。几年来,她把残疾人当成自家的兄弟姐妹,专门聘请茶叶专家上门为他们开展技术服务,亲手教他们怎么种植茶苗,手把手的传授茶叶采摘方法,安排专人上门收购茶叶,无偿为他们提供茶叶运输,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安排长期和临时就业岗位15个,确保他们每个月工资不低于2000元,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残疾人扶贫基地是他们脱贫致富的依靠。

2017年,石门县阳光增收项目落户基地,她是打心眼里高兴,为了按质按量完成县残联下达的项目任务,她亲力亲为,即使在茶叶的繁忙季节,她也会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和丈夫一起,走村入户调查摸底贫困残疾人社员家庭情况,尽量让扶贫建档立卡和低保残疾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通过张榜公示,让每一个残疾人都感受到公正和公平、尊严和正义。茶叶的种植与管理直接关系到茶叶的质量和价格,当地的茶农因为没有技术,导致茶农的茶叶有量而没有价,每年,每个茶农损失近万元,尤其是残疾人茶农更是如此。作为扶贫基地的带头人,王爱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2017年5月份,残疾人阳光增收项目如春风细雨沐浴着基地残疾人,也让王爱华有了开展茶叶技术培训,为茶叶提质增效的想法,为了邀请茶叶专家许爱国到基地现场授课,她驱车百里,亲自登门拜访,让许爱国教授感叹不已,当即满口答应,欣然前往,并在现场为基地残疾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将课堂搬到了山间地头,让残疾人都熟练掌握了茶叶种植和培管的技术,其培训方法深得残疾人的喜爱。“这回俺终于晓得哪门管理茶园和采摘茶叶了”。建档立卡残疾人覃事龙如实说道。因为山高地险,交通环境恶劣,农用物资输送就成了王爱华的一块心病,许多茶农贩卖茶叶时就是因为山险,车辆失控,导致车毁人亡,何况残疾人呢?42户残疾人都散居在各个山间村落,有的还没有通上公路,有的就是通上公路也是山高路险,让人望而生畏。好在丈夫有山区30多年的驾驶经验,驾驶技术非常娴熟,夫妻两人晚上就规划线路,白天就送物资上门,经常是天刚见亮就出发,深更半夜才回家,有时候碰上天气不好,还要推车,经常是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遇上断头路,半夜才转身。很多的残疾人都为他们夫妻两人的热心服务感动的热泪盈眶,伸手点赞。要想茶叶提质增收,培管最重要,作为茶叶合作社的领头人,她深知其中的奥妙,从品种改良到茶叶施肥,从茶叶采摘到鲜叶的储存,她都一一上门亲自指导,有的残疾人因为劳动能力和智力等问题,王爱华就主动承担起他们茶园培管任务。残疾人唐会巨,未加入合作社以来,家庭经济条件一直很差,虽有茶园3亩,但,因不会培管,茶叶质地较差,每年茶叶销售收入不尽人意,基本上只能赚个工钱。入社以来,王爱华多次亲自上门,实地为他指导,提出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的建议,并安排专人帮他采摘茶叶,帮助提升茶叶品质,仅2017年,他的茶叶收入较之以前,几乎翻了三倍,如今,他也是周边有名的茶叶种植大户了,每年,为馨香园阳光扶贫基地提供近10000斤的优质鲜叶。2017年,基地42名贫困残疾人在她的带领下,通过阳光增收项目的实施,已经全部实行脱贫,并入了致富奔小康的轨道。但是,作为一个基地的负责人,她清楚的知道,任重而道远。承诺就是责任,她真诚的说道:“我要感谢我自己,用诚信撬动了市场销售的大门,同时,我也要感谢支持我,激励我的残疾人社员,是他们希冀的眼光,让我砥砺前行,才有我今天的成功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为一个农村合作社和残疾人阳光扶贫基地的缔造者,她知道,以后的路还很长。作为一个带领残疾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她深知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在残疾人扶贫路上,她将继续负重前行,带领残疾人社员以基地为平台,以产业为依托,创业致富奔小康。